设为首页|收藏本站

换个角度去思考---——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随感

来源:泾县千亩园学校   时间:2020-05-26    点击量:69422 次  

换个角度去思考---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随感

作者:王世石

2020523日,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开展“缅怀英烈、慰问贫困户”主题党日活动。

4名贫困家庭,只有章渡五年级的一个孩子略显得开朗和阳光些,这还是有可能与我稍熟识的原因吧!

记得从2012年开始,我与我的同事们陪同南京等地的爱心人士,走访慰问贫困家庭的孩子,成了支部、班子成员每年的习惯。随着国家扶贫工作的推进,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孩子成为了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。总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传递些什么!我经常告诉这些孩子:暂时的困难面前,勿用自卑,而需用“努力”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。同时,我也要他们记住:远方那些对你好的人,他们原本可以不这么做的!

所有这样的活动过程中,我总会反思:这样的方式会不会强化着给孩子贴上“贫困生”这样的“标签”?会不会给他们带来另外的心理压力?毕竟,这些孩子大都会比其他孩子更脆弱,有更多的心理负担,他们的心理健康更需要我们用心地去呵护!

茂林41.1.7”广场,重温历史。广场上,我在想:

假如我们都是因那场战争而牺牲的烈士后代,今天,我们站在这里,心里会思考些什么?我们将会是一种怎样的状态?

假如我们都是那场战役的幸存者,如今坐着轮椅、颤巍巍的拄着拐杖在这里,那又是一种怎样的场景?

也许,形式与内容之间往往就隔着一层体验!

我们无法穿回到那段历史去感受,但我认为,能让这种形式真正成为内容的途径就是思考。我们应能思考出: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,只是幸运地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!现在是,将来仍会是!

全国两会正在进行,脱贫攻坚、香港问题、农村和县城教育……中国在不断解决问题的道路上正变得更为强大。我们生活的新时代必将会在未来的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!作为一名党员,一名教师,我们首先应自己去感悟,进而让我们的学生将所有“形式”变为真正的内在体验。

这也许正是教师和我们的教育应有的传承之责任!

茂林吴氏文化与“三吴”纪念馆中三位先生的生平经历与艺术成就让我们感受到文化传承的“力量”。

学校发展也需要一种文化的力量。

我们这所新建之学校也许缺的正是一种向心力,这种“力”我认为就是为共同目标而拼搏的精神!或许我们更缺的是一种现有工作方式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体验,还有为这种“体验”而进行的深刻反思。

愿我们能反思而后去做到:

心中有他人!让“学生能给我带来什么?”成“我能为学生做什么?”

心中有集体!变“学校能给我什么?”为“我能为学校做什么?”

换个角度去思考,所有人都能如此,这也是一种文化!